正在加載......
X
 
會員帳號 :
會員密碼 :
忘記密碼    加入會員

→ 同學重逢/王豐彬

首頁 > 序文 > → 同學重逢/王豐彬

同學重逢/王豐彬 教授

  十一年前我們舉家回嘉義。有天望著辦公室天花板,心中盤旋一個念頭:「我的嘉中同學都到哪裡去了」。隨即,在初秋翻閱教職員名冊時,郭世勳醫師的名字赫然在列。經由他,得知每年清明前後,可以跟整屆同學及導師餐敘。於是心想事成,跟老同學逐一喜相逢,當然包括張耿源醫師。

  張醫師曾研發新技術改善膽囊腸胃道的手術,我找過(染色)迷走神經在整個腸胃道的分佈情形,我們在專業上有此交集。2004年,我出國一年,隨身攜帶一把二胡,張醫師就在當年十月,重拾顏料習作油畫,有趣的是,他塗料,用手指,不用刀。

  今年清明之約,為我們的藝術話題鋪路。在一個週末,我們交會在他的「作品故事」。正好,我剛翻譯好一本書,是有關人際關係如何影響人腦運作的書。張醫師每張畫的背景故事,完全根據患者在「問診」裡的「內心話」。張醫師把這些心理學上屬於「潛意識」的內容加以編輯,用手捏塗成一幅幅讓人心醉的作品。我一再聽到他強調,「人際關係」如何深切影響患者的病情。直到天色昏暗,我們彼此都「融入」,張醫師在「畫什麼?」「為什麼要畫這幅畫?」

  大家都知道「身心健康」這件事。但是,為什麼「身」「心」要形影不離?面對這個問題,張醫師滿心希望,有更多人跟他在心靈交會,因此,要我談談他的作品。

  人類從文字文明誕生之前,便以身邊人所陳述的「故事」,做為展開個人「人生」的最重要學習內容。古人的「故事經驗」可以為我們人生可能遭遇的「困難」、「問題」提供許多解答。上過學的人都明白,沒有「解答」或跟「解答」不合是件如何令人痛苦、挫折的事。然而,很多「故事」(或課本)裡沒有的「東西」,常是讓我們「走得特別辛苦」的主體。所有解不開的「結」,會在心理上持續存在,暗地裡影響我們的「身體狀況」,久而久之,整體「身體運作」會逐漸失靈,而干擾我們的「日常生活」,這該是見見「醫師」的時刻。醫師能改善的是「身體零件」,而「貼心」的醫師或其他專業,卻可以在「心理」層面,協助人們解開心中的「結」。從古至今,如何敘說故事,以及如何說出最關鍵的情節,是最困難的工作,這也是檢驗「故事」與「情節」能否被流傳的重要指標。好作品跟好醫師一樣,可以提供問題的好解答,有助身心健康,而張醫師的油畫,張張都在述說人性的「苦悶」處與可能答案。

  於今,張醫師樂意把他的好故事,運用創意方式與大眾分享,這是個讓生命可以更燦爛的作為,本人樂與大家分享這段同學喜相逢的故事,並期盼大家能與張醫師的畫裡故事,在心靈上有喜樂交會,進而向他預約,更多的故事。

王豐彬寫於中正大學心理學系06/03/2007

 < 王豐彬 教授 >


gotop